帝国
Empire/帝国是由同一个政府统治并由单个玩家(or AI)控制的一组行星和恒星系统。
与现实生活中“帝国”的狭义定义不同,《群星》中7种政体类型(民主制、
寡头制、
独裁制、
帝制、
蜂巢思维、
机械智能以及
企业政府)的国家都可以称作“帝国”。(需要注意的是土著不是帝国。)
帝国内的行政架构为三级:帝国 - 星区(核心星区和普通星区) - 行星或宜居卫星(首都和殖民地)。核心星区和普通星区均由一个或多个行星(或宜居卫星)组成,其中首都必须划归核心星区。
值得注意的是,玩家帝国的名称及其政府结构始终可以在政府窗口中更改。
起源

每一个文明都有自己的开局方式,玩家亦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“起源”(Origin),不同的起源会给与相应帝国不同的益处。(除了某个开局后几十年母星原地爆炸升天的....)
思潮

思潮(Ethos)是决定帝国类型的最重要因素,它会影响到AI在游戏中的表现,如科技发展、政策实施和法令颁布,影响其对其他帝国的看法和态度。此外,思潮可能是分裂一个疆域广阔、种族构成复杂的帝国的导火索。
国策

国策(Civic)是决定帝国发展路线的另一重要因素。
传统

传统(Traditions)是游戏进行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强化帝国发展策略的系统,并解锁飞升。
首都
首都(Capital)是整个帝国的治所,也是帝国内原生种族的家园和母星。帝国耗费250点影响力可以迁都,但是两次迁都之间至少要间隔10年。帝国首都享受以下修正:
- 稳定性+5;
- 舒适度+10;
- 主流思潮吸引力+100%;
如果为格式塔意识思潮则将+10舒适度替换为-20反常度
殖民地

在《群星》中,除了有原生种族的星球(该种族的母星,通常也是帝国首都)之外,所有经由智慧种族占据并开发的宜居星球均被称为“殖民地”或“殖民星球”。殖民地可以类比成Paradox以往大战略游戏中的行省或“文明”系列游戏中的城市。
帝国规模
帝国规模是衡量帝国扩张规模的一个尺度,相对于其行政能力而言。如果规模超出了行政能力,则将增加科研,传统,领袖和法令的成本。帝国规模对每个殖民地增加5点,对每个恒星系和区划增加1点,对每个人口增加0.5点,对每个已拥有的分公司增加1.5点。
行政管理能力
行政能力代表可用于管理帝国的官僚资产。如果帝国规模超出了行政能力,那么其每超出的一点将给予以下惩罚:
- +0.4% 科技花费
- +0.6% 采纳传统花费
- +1% 法令花费
企业政府惩罚会增加+25%,
机械智能惩罚会增加,
蜂巢思维惩罚会减少-25%
而在3.3版本以后,行政上限被取消(固定上限100点)只能硬吃惩罚,无法通过任何形式增加。
来自星系数量的帝国规模受到如下修正:
来源 | 效果 | 分类 |
---|---|---|
![]() | -25% | 传统 |
![]() | -33% | 国家理念 |
帝国规模 | +10% | 静态修正 |
受控增长 | +5% | 静态修正 |
确保主权 | +10% | 静态修正 |
万众之音 | +10% | 静态修正 |
来自人口的帝国规模受到如下修正:
来源 | 效果 | 分类 |
---|---|---|
![]() | -20% | 国家理念 |
![]() | -20% | 国家理念 |
![]() | -15% | 国家理念 |
![]() | -10% | 科技 |
![]() | -10% | 传统 |
![]() | -10% | 传统 |
帝国规模 | +10% | 静态修正 |
不偏不倚 | -10% | 静态修正 |
星海动员令 | +2% | 静态修正 |
![]() | -10% | 传统 |
来自殖民地数量的帝国规模受到如下修正:
来源 | 效果 | 分类 |
---|---|---|
![]() | -50% | 国家理念 |
![]() | -25% | 传统 |
![]() ![]() | -50% | 飞升天赋 |
帝国规模 | +10% | 静态修正 |
确保主权 | +5% | 静态修正 |
万众之音 | +10% | 静态修正 |
星区
星区(Sector)是帝国内部的行政区域。每个帝国都将以一个核心星域开始,以母星命名,并从首府延伸到最多四次跃迁距离。 任何超过四次跃迁距离的已殖民星球都可以被选为新星域的首府,并且该行星将在系统和星系地图上以蓝星角标记。 新的星域将延伸到距离给首府最多四次跃迁距离。 虫洞和星门不计入此计算。每个星域可以分配一名总督。